Yas, I are

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
到今天为止,已经居家一个半月,网上负面消息也多了起来,主流媒体和自媒体,说的不太一致。有人在讨论话语权,我联想到了这本书。遗憾的是,再读已经没有之前的震撼或者惊讶,第一次读完没有记录,有点可惜。


以前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呢?一是这人有趣,说话接地气。二是有收获。 

 

勇敢的质疑。以前觉得读一本书,读不下去,就是我的水平有限,不是读书那块料。读完这本书,当时我忽然想,为什么这本书可以很顺畅的读完?我不适合读书,这个自我标签,是存疑的。同样的,怀疑对象可以拓展到其他方向,像是工作,与人相处等。除了反省自己,也应该勇敢的质疑外部因素。


假正经。以前觉得,喜怒不形于色的人,都会很厉害,就像上课的老师,微笑打招呼的老板。现在觉得,这是不对的,喜怒要形于色。前者体验过就会觉得,人会变得麻木,没意思。还有现在谁有空,去猜测我的想法呢?还有以前从没怀疑过,儒家的君子信条,现在觉得,这些东西可以挂嘴上说,如果真的死板的遵守,那可真是作茧自缚。就像王二说的,大明王朝是这帮人的学费,大清也是。


参差多态,是幸福的本源。在剧本式的生活中,如果不能一直引入新的变量,获得新的突破,就会觉得没意思。要引入什么变量呢?应该是自己喜欢的。自己喜欢什么呢?多体验与观察,才会有可能知道,自己喜欢什么。不能只玩一个游戏,只在一个地方工作,只认识三两个好友,需要多一点可能。


疯狂年代。王小波年轻的时候,经历着文革的折腾,人当骡子用,亩产30w吨。作为90后很难想象,为什么大家会集体抽风。现在的上海,好像也有点这个味道。特别是新闻上和自己经历的不一样,就很气人。我也转过几个发牢骚的视频,后来立马就删除了,因为想到了老家第一个清华学生,参加了运动,然后耽误了一辈子。还是苟一波,浪潮都会过去,不要做留在岸上的死鱼。


还有个拜山头,也挺有意思。书中有说道,文化圈子中,他要拜墨子的山头,把墨子当做话筒,因为有些话如果是自己说出来 ,会不好意思的。我也想拜王二的山头,就像有人要教我无用的东西,我会跟他讲傻丫头缝纽扣的故事,还要强调下,这是王小波说的,可不是我说的。豆瓣上有个小组,叫王小波的门下走狗,我估计王二要是还活着,一定会很开心。


  • 沪ICP备202103773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