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了不起的我》
我想过,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?
一是,语言比较流畅,读起来没有障碍。读翻译的外文书时,就感觉很不顺。
二是,确实有启发。可以从内向外的,优化自己。
记录一些,有意思的段落。
改变。提到一个骑象人的比喻。情感像一头大象,理智像驱象人。如果想用蛮力,驱赶大象,会充满矛盾。找到卡点,解决卡点,不要蛮干。
情绪起来的时候,就像看着大象,撒泼打滚。
心理舒适区。不是指熟悉的环境,是指用熟悉的应对方式,带来的控制感。
看清恐惧。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,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,指引我们的人生。--卡尔·荣格
抱怨。自己没有直接表达,背后抱怨,其实是想推脱责任。
斯多葛。努力控制能控制的,接受不能控制的。
戒酒。目标只关注24H,控制住今天,明天再说明天的事。
知道很多道理,但是过不好。说到用正向的情感去触动大象,不是用焦虑、恐惧去吓唬它。
自我发展的过程,也是思维从保守僵硬,变得灵活有弹性的过程。
保守僵化的思维,趋向控制和静止,害怕失败和挑战,维护虚假的自我形象。
灵活有弹性的思维,趋向变化。去尝试、挑战和自我迭代。
心智模式,就是我们头脑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。是底层框架。
防御型心智。害怕负面评价,需求安全感,成长型心智,解决问题后获得成长,安全感由母亲转移到自身。自身可以提供安全感。
脆弱的高自尊。夸孩子聪明,不会增加其自信,会削弱抗挫折的能力。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。努力比聪明更重要。
一个有僵硬思维的人,面对挑战,很容易放弃。怕证实了自己能力不足。成长型思维,会认为是个成长的机会。
“你来这里,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,而是为了学习技能。学习技能,就是要学着把自己放下”
应该思维。区分愿望和现实,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,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。接受现实,早点早出路,不要停下和现实怄气、较劲。
一旦某个行为不是出于自发的,而是源自“我应该如此”,那就是模仿。努力会变成对努力的模仿,爱情会变成对爱情的模仿,感动也是。
卡伦霍妮认为,人会陷入应该思维,是因为人们不断在外在世界,寻找被别人喜爱的“自我”标准,妄图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。
这个自我完美无瑕,是由很多“我应该很努力”“我应该谈恋爱”的规则堆起来的。如何跳出这个“暴政”?就是找回感觉,理解外在的规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,并作出自己的选择。
绝对化思维。你总是这样-->你有时候这样。
《最小阻力之路》,创造的思维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。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,是没有持续张力的。
我们下了决心,做了计划,大脑就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,行动的张力就被消减了。
控制两分法。请赐予我勇气,改变能改变的事。请赐予我胸怀,接纳不能改变的事。请赐予我智慧,用于分辨这两者。
近的思维方式,三条原则。
第一条,用描述性语言,不要用评价性语言。不刻意评价事物,不用时刻准备发言。只是看,去感受,会看到更多。
第二条,问具体的问题,不是抽象的问题。我容易紧张-->哪些场合紧张?哪些人紧张?什么时候不紧张?找到更具体的问题场景。
第三条,关注现在能做的,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。一件事能不能成,可能要做完才知道。如果不能投入做事,事情通常做不成。
倾听。一个好的倾听者,心里会有很多问题,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答案,答案在别人的心里。一个不好的倾听者,心里有很多答案,他觉得自己早就知道别人要说的东西,所以听到的永远都是他自己心里想要的。
一种是固守原有的东西,不断重复自己,这样是安全的,可是很无聊。另一种是承认自己所知的是局部知识,对自己的无知保持敏感,给自己很多问题,不是很多答案。
...